2022 市場展望

ESG加速發展

投資者已不再局限於「為何」進行負責任投資,而更加關注「如何」進行負責任投資。在氣候問題加劇的背景下,緊迫感不斷上升,投資者有機會在造福社會方面更上一層樓。

在巴黎舉行的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》第26次締約方會議(COP26)所達成的協議已設定共同時間表並制定程序,以幫助在2030年前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.5攝氏度以內。然而,在降低碳排放水平方面的差距仍然很大。

Thanks for subscribing!

Follow us :

推動煤炭轉型

為實現巴黎氣候目標,全球需要減少80%的煤炭能源。在亞洲和新興市場,現有的大量煤廠和礦井仍是能源和就業的主要來源。

煤炭和化石燃料是亞洲的主要能源(2020年主要燃料類型佔總量的百分比)。

2022 Market Outlook-Coal and fossil fuels

需要採取整體方針幫助新興經濟體從煤炭轉型。政府需要制定轉型策略,儘量減少轉型對市民及社群的影響。這可能需要提高人們的技能水平及學習新的技能。此外還需要大量資源建設新的綠色基建或改造現有基建。新興市場政府和公司將需要大量資金來實現COP26的目標和時間表。

作為亞洲和新興市場投資專家,我們對幫助新興市場經濟從煤炭轉型有很強的責任感。在股票和固定收益投資中,我們支持有意願和誠意降低碳排放的公司。我們認為,投資者可以積極與企業溝通,幫助他們實現從煤炭到清潔的轉型,從而產生積極影響。

實現低碳足跡

部分亞洲經濟體正在建設更加碳中和、具有氣候復原力的世界方面取得進展。2021年10月,韓國提議到2030年將其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8年減少40%,而此前的目標是26%。氫能將在實現這一成果中發揮巨大作用。

韓國計劃將氫能使用量從目前的22萬噸擴大至2030年的390萬噸及2050年的2,700萬噸。修訂後的2030年氫能使用量目標是韓國原本的2019年「氫經濟振興路線圖」中建議的兩倍。

許多韓國公司已宣佈投資和融入氫經濟的計劃,因為市場估值越來越受到環境成本上升的影響。將企業調整為低碳結構有助於支撐估值,並為投資者提供新的增長機會。多間公司已宣佈在2030年之前將投資超過43萬億韓元,以生產清潔氫能,生產和配送液化氫能,擴大氫燃料電池供應,並製造氫能汽車。

雖然韓國希望成為以氫能為主的經濟體以減少碳足跡,但其他 亞洲經濟體 ( 被低估的亞洲文章連結 ) 將開闢各自的道路來實現環境脫碳。其中可能包括發展新的清潔能源行業,例如中國的電動汽車(EV)、印尼的電動汽車電池及馬來西亞的可再生能源。

利用ESG量化方法

數據通常被視為將ESG納入投資流程的最大障礙之一。某些被提及最多的問題包括評級機構相互不一致,標準和指標不明確,以及缺少足夠數據來做出明智決定。

我們認為,儘管仍然存在許多挑戰,隨著更全面、更可靠和更具可比性的數據集出現,ESG的數據狀況已經得到極大改善。隨著ESG數據在數量及類別上的大幅增長,使用量化方法將ESG因素納入投資流程具有吸引力。

對於許多投資者而言,「E」(環境)部分佔據中心位置,因為根據預測,氣候影響對多數地區的衝擊最為嚴重。因此,我們認為將碳指標納入投資決策流程,並努力提高投資組合的加權平均碳強度(「WACI」)評分,對於希望從可持續發展角度進行投資的投資者而言是良好開端。

使用MSCI提供的碳排放數據,我們可以定量構建具有出色WACI特徵而且對任何行業、國家或股票均無明顯傾向的投資組合。量化方法也提供了巨大的靈活性。透過繪製不同WACI水平的優化投資組合有效邊界,在降低投資組合的碳強度、減少預期波動性及提高預期收益之間的進行權衡變得愈發重要。

投資影響

股票-隨著公司努力使商業模式更具可持續性,將會出現投資機會。例如,韓國汽車業正透過生產氫動力電車、清潔車及叉車來創造新的收入來源。韓國造船廠亦從對氫能運輸船和儲存設施的需求增加中受益。在日本,許多公司已開始制定具體的減碳目標,從長遠來看,這將最終提高其全球競爭力。我們亦在亞洲電動車供應鏈中的電動車公司及上游供應商(例如鋰電池分離器)尋找到投資機會。

債券-亞洲的能源消耗有48%來自煤炭。為實質性減少碳排放,亞洲需要向可再生能源轉型。在過去的兩到三年,我們已看到來自印度的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債券發行人。展望未來,隨著減碳和能源轉型主題推進,我們預計下一波可再生能源發行人將來自中國。此外,中國2060年的淨碳中和目標可能會令到政府的宏偉目標自上而下施加影響,從而塑造公司的中長期業務策略。隨著企業為這些工作尋求資金,我們預計未來中國將出現高度多元化的綠色債券發行組合。

量化-量化方法可能提供更加明智和靈活的方式,將環境、社會及管治因素納入投資流程。量化策略可以利用碳排放數據構建具有出色WACI特徵的投資組合。關鍵在於對投資者試圖實現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制定明確、一致的衡量標準。一旦實現此目標,量化工具及技術就能很好地用於構建訂制的ESG投資解決方案。

撰稿人:

Ben Dunn,瀚亞新加坡量化策略主管
Boon Peng Ooi,瀚亞新加坡瀚亞投資組合策略主管
Rong Ren Goh,瀚亞新加坡固定收益投資組合經理
Woong Park,瀚亞韓國行政總裁兼投資總監

資料來源:瀚亞投資(新加坡)有限公司:

本文件由瀚亞投資(香港)有限公司(「瀚亞投資香港」)編制,僅供數據參考。未經事先書面同意,不得翻印、刊發、傳閱、復制 或分派本文件全部或部份予其它任何人士。本文件並不構成任何證券之認購、買入或沽售的要約或建議。投資者未獨立核實本文件 內容前,不應採取行動。本文件所載任何意見或估算資料可能作出變更,恕不另行通告。本文件所載資料並未就任何人士的特定投 資目標、財務狀況或特殊需要作出考慮;因此,亦不會就任何收件人士或任何類別人士,基於本文件資料或估算意見所引致的直接 或間接損失作出任何擔保或賠償。過往表現,對經濟、證券市場或市場經濟走勢的預測、推斷、或估算,未必代表任何瀚亞投資香 港或瀚亞投資基金將來或有可能達致的表現。投資的價值及其收益,可跌亦可升。投資涉及風險,投資者或無法取回最初投資之金 額。瀚亞投資香港是英國Prudential plc. 的全資附屬公司。瀚亞投資香港和Prudential plc. 與一家主要在美國營運的Prudential Financial, Inc., 沒有任何關係。本文件由瀚亞投資(香港)有限公司刊發,並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閱。